目前分類:人文教育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走到茅埔城-盡尾步了
茅埔城今屬冬山鄉得安村一帶,這是漢人最靠近泰雅族部落的村落,也是漢族開墾蘭陽平原的頂點,「走到茅埔城」表示已經走到盡頭了。

*查某子甘願斬給豬母吃 也不願嫁茅埔城
⋯⋯
茅埔城因土地貧脊耕作不易,當地居民普遍貧窮困苦,因此民眾寧願將女兒剁給母豬吃也不願意讓她嫁到茅埔城去終身受苦。但也由於生活艱苦,茅埔城子弟大都勤奮刻苦,因此當地在企業界、教育界人才倍出。

*起厝換吃飯
茅埔城地區因生活貧困,民眾大多居住茅草屋,每當村民需要建造房舍或修補茅草屋,鄰居朋友都會主動前來協助,但日後屋主也必需幫助別人修建房屋以示回報,這種互相義務幫忙的行為稱為「換工」,意即交換勞力而沒有報酬,換工時主人祇供應三餐,外加兩頓點心,因此幫人蓋房子只是換得吃飯而已,故言「起厝換吃飯」。

meihuac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花湖四周是羅東溪氾濫區,過去每遇豪雨、颱風,洪水自山上沖下,威脅著生命財產安全,透過拜陂(堤防),村民祈求陂(堤防)不要坍方,充分體現了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謙卑。
茅圃地區的「拜陂」習俗,有九十年的以上的歷史,每年農曆七月七日茅圃城(七月二十四日鼻仔頭),村裡婦女會準備飯菜、紙錢,走到溪岸堤防邊拜陂;日後,村民改在村落口朝溪的方向祭拜。
祭拜對象,一為普渡,祭拜當時拓墾的先民,以及因水害奪走生命的好兄弟;另有一說為拜水神。不論祭拜對象究竟為何,對村民來說,「陂」(堤防)就是祭拜對象。

meihuac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阿伯的草編.jpg  
茅埔城的培根計劃開鑼了!!!
培根訓練是農村再生計劃的主軸, 台灣的農村社區必須完成四個階段的培根訓練, 才有資格取得農村再生基金的挹注. 這是個好的政策, 唯有社區居民自己先經過課程的培訓, 明白認識自己社區的特色資源, 而據以自己釐訂社區未來發展的營造計劃, 通過認審之後, 方能得到政府基金的補助, 簡單地說; 就是自助而後人助. 過去那種預算分贓以及浪費金錢的情事將得以改善.

茅埔城(梅花社區)居民對於社區責任感的展現是令人感動的, 我們開啟一段寫自己社區歷史的肇始. 這是課程中有一位社區長者提出他的想法並且將他的作品展現給大家, 他期待將來我們的社區能夠將傳統農村的童玩工藝傳承下去. 阿伯ㄚ不善言詞, 但是我感受他對傳承的熱情, 這是我們茅埔城未來ㄟ春天.

【以上資料由社區居民 林祖棋先生提供】

meihuac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